生命之花,绽放光芒
化蝶振翅,翩翩起舞
好的生物医疗产品可以让人康复,让人重生,这是一个蝶变的过程。本项目融合蝴蝶的元素以及美好寓意,旨在打造一个现代自然风格,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医药产业园。
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临江新区位于海门城区东南部,南倚长江,北接宁启高速公路,沿江公路横贯全区。新区地理位置优越、交通运输便捷,区内基础设施齐全,功能完善。新区坚持“国际化、精品化、特色化”发展理念,积极发挥区域优势,努力发展先进制造业、高新技术产业、现代服务业等高科技特色产业,目标建设成为上海北翼集工业、商贸、研发、物流、生活、居住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滨江工业新城。
01 / 项目概况 / PROJECT OVERVIEW
长三角药物创新中心位于创业大道和青海路交叉口,未来规划周边地块业态丰富,东侧为远期规划,南侧为住宅,西侧为城市绿化,北侧为商办,项目整体位于片区的景观核心西侧。项目占地82320平方米,建筑面积94607.6平米。
项目效果图
长三角药物创新中心由上海药物研究所牵头,联合复旦大学、浙江大学、中国药科大学、南京中医药大学、沈阳药科大学等核心共建单位。有效汇聚政产研资各方创新资源和要素,在海门市临江新区合作共建“长三角药物高等研究院",提升长三角药物科技创新能力,培养高等药学工程技术类人才,实现“创新链”、“人才链”、“产业链”、“资本链”深度融合,为推动长三角乃至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做出应有贡献。
02 / 设计概念 / DESIGN CONCEPT
项目设计方案以合理功能为设计基底、以生态系统为设计策略、以创新园区为设计模块,秉承尊重现状、保护生态、传承创新及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,依托山、水、田、林、湿地等生态基底,以细胞内聚形态的生态岛链,打造岛式聚落型模块化的工作休闲生活方式。并且融合生态教育、文化观光、参观体验等于一体的世界级研究平台。
项目实景图
03 / 规划设计 / PLANNING AND DESIGN
总体布局
项目以产业聚落为规划核心,以生态水系为规划脉络,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。在满足生产及相关生活配套等不同功能正常使用的条件下,努力营造高效理性的生产工作环境和舒适活力的办公生活环境,并以凸显创新药企业形象特色是设计的关键问题。
项目布局图
根据生产工艺、建筑朝向、风向和市政管网接驳的需求关系,进行明确的园区功能分区,根据周边用地性质和现状,确定产业态的适建度,将生产厂房布满全区,形成独特的沿街形象展示面。厂区体量并置,集约高效,工艺流线合理。工业生活配套以模块化并置围合内院,形成了独立于生产的工业生活区域。生产厂房设计突破传统呆板封闭的模式,在满足GMP技术规范的前提下,利用部分的公共开放空间,促进厂区内外环境的交融,构建健康绿色的生产环境。
园区实景
交通组织
项目沿基地周边道路共设置有两个车行出入口,在基地内部形成两环四轴的路网形态,使各组团交通相互联系贯通,并围绕厂房设置一级环路,方便货流交通需要。园区内部设置次级环路,联通个组团,方便员工访客出行。基地中停车位充分利用地面空间,设置于环路路旁。
园区内部道路
04 / 建筑设计 / ARCHITECTURAL DESIGN
工业生活区一系列的公共空间通过半围合式的共享庭院有机串联,结合庭院水景、景观台阶、架空连廊、活动平台、休闲露台等公共空间元素,形成立体多元、层次丰富、生动有趣的社区型工业生活的活力界面。
园区公共空间实景
工业生产空间拒绝传统生产厂房的封闭式内外廊布局,通过植入绿色边庭、交通中庭,形成了工业生产空间竖向上的流动,并与共享内院相互渗透,塑造人性化工业生产模式和绿色活力空间形态。
园区实景图
建筑立面形象具有标志性。理性而不张扬,与建筑群整体协调。
建筑立面图
05 / 景观设计 / LANDSCAPE DESIGN 该项目将整个景观系统分为水系、街道、广场、配套节点四种要素。整个项目的景观、建筑体量统摄于内部既围合又向外放射、渗透的建筑平台空间。贯穿的中央水系,组团内分布的绿化带,使景观资源得到充分的整合,激发出巨大的休闲生活活力和吸引人流的潜能。
园区实景图
长三角药物创新中心旨在立足长三角,服务区域,面向全国,接轨国际按照“国家急需、国际先进”的要求,对接区域医药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,围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条主线。通过政产学研资的深度融合。争取在十年内建成∶创新思想融合基地、创新药物研发基地、成果孵化转化基地、产业人才培养基地、行业企业服务基地、成为区域乃至全国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和风向标。 项目名称 | 长三角药物创新中心 项目规模 | 建筑面积94607.6平米 设计时间 | 2021年 项目类型 | 产业园区 设计单位 | 中石洲际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|潘丽华 陈耀华 黄帅 张坚 吴群 边瑞平 沈卫军 张丽萍 王娜 赵露露 陈静 陆玉锋 吴志锋 吴伟 殷浩 俞萍 刘峰 项目状态 | 在建中